井式炉金属的锻造性能说明
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ianlu163.com,版权归江苏恒力炉业有限公司所有
可锻性:可锻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(锻、轧、拉、挤......)时,只改变形状,而不产生裂纹等破坏的性能。有些金属材料在室温或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可锻性,如低碳钢、紫铜、铝等。有些在高温下则具有良好的可锻性,如中碳钢、黄铜等。而有的金属如铸铁,几乎没有可锻性。
井式炉金属的锻造性能是一个工艺性能指标,用来衡量金属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零件的难易程度。锻造性能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,塑性的主要判据有断后伸长率、断面收缩率等,变形抗力的主要判据有强度指标。塑性越好,变形抗力越小,则可认为金属的锻造性能好,反之,则锻造性能差。合金材料的锻造性决定于合金材料的本质和加工条件。材料的本质是内因,加工条件是外部条件。选择锻压件材料时,首先考虑的还是合金材料的本质,再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,以便得到较好的锻造性。
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材料具有不同的锻造性。一般情况下,纯金属具有良好的锻造性。加人合金元素组成合金材料后,锻造性变差,合金元素的种类愈多,含量愈高,特别是所加入的钨、铝、钒、钦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含量愈高,则其合金材料的锻造性显著下降。因此,纯铁及低碳钢的锻造性比高碳钢的好;相同含碳量的碳素钢比合金钢的锻造性好;低合金钢的锻造性比高合金钢的好。合金为单一固溶体组织(如奥氏体)时,具有良好的锻造性;当合金中有化合物存在或处于多相组织状态时锻造性较差。另外,井式炉晶粒细小比晶粒粗大的组织结构的锻造性好。因此,碳钢锻造时,希望加热到单相的奥氏体状态,并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得到细小的奥氏体组织。
切削加工性: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材料被切削加工成合格零件的难易程度。某种材料加工的难易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,而要看具体的加工要求及切削条件而定。如果说材料A比材料B有较好的切削加工性,则意味着用材料A可得到较低的刀具磨损,或用材料A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,或加工材料.A消耗较少的功率等。井式炉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,·通常用切削率或切削加工系数来表示,称之为相对切削加工性。所谓切削率或切削加工系数是指用某一钢种作为标准材料(一般选用易切削结构钢Y12,也有选用其他钢种的),在切削加工精度、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刀具寿命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,用被选材料与标准材料(如Y12)最大切削速度的比值来表示。